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能源  >  热点聚焦 > 正文

[隆众聚焦]:国产天然气供应主体增加,推进天然气市场改革

【导语】:天然气因其运输依托于天然气管道,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寡头供应导致上下游企业话语权不同,国家管网公司为上下游企业提供公平、公正的交易提供平台,随着天然气市场价格传导机制的完善,更多的企业参与上游天然气勘探开发项目中来,上游供应主体向“X”目标发展,丰富国内常规气气源。

国内天然气产量稳步提升

image.png

2004-2023年,国内天然气产量稳步增产,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0%。2023年国内天然气产量2307亿立方米,同比增加5.92%,是2004年天然气产量的5倍以上。近20年来,我国天然气快速增长。其中2008年前、2010年、2020年等年份天然气产量增速超过年均复合增长率,由于基础量的连续增长,其它年份未达年均复合增长率。

由于天然气运输依赖于管道建设,天然气市场培育阶段主要为供应驱动消费。此阶段需要依赖上游供应企业开拓下游市场,2010年涩宁兰复线、川气东送、陕京三线、榆济线等一批天然气骨干管道工程相继投运,为天然气产量提升提供有利条件。同时,2010年7月中国第一口页岩气直井 “威201井”成功获得工业气流,非常规天然气发展起步。

2019年国家管网公司成立,天然气基础设施从上游供应主体的“产运销一体化”中剥离出来,上游供应主体逐步将“产”、“销”分离。2014-2019 年随着各地管网的不断完善,国内“煤改气”力度加大,天然需求明显提升。“X+1+X”格局初步形成,天然气市场化改革进程加快。2019年,国家能源局制定了针对油气行业增储上产的“七年行动计划”,页岩气、煤层气、煤制气全面增产,2020年天然气增产233.2立方米,增速达13%。

顺价机制推进中国天然气市场化改

image.png

2024年一季度中国天然气产量632.6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4.96%。2022年俄乌冲突以后,为了提高中国天然气供应保障和安全程度,加大国内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国产天然气在国内天然气供应市场中起到压舱石的作用。由于目前天然气上游供应为寡头供应,2022-2023年国际天然气价格高企,导致国内天然气进口有限,上游供应主体在于下游用气企业签订合时规定了浮动气量挂靠JKM价格。同时超合同用气量需要参与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竞拍,未竞拍得气量并且超合同用气量部分需要按照重庆石油天然气交易中心最高成交价格的1.3倍执行。上游供气企业与终端城市燃气企业之间的矛盾尤为突出,2023年各地针对城市燃气企业出台相应的顺价政策,缓解了城市燃气企业的压力,天然气价格传导机制初步形成,刺激上游企业增储上产吸引第三方进入上游勘探开发领域。同时随着下游承价能力的增强,刺激非常规天然气的生产。

2024年随着经济形势好转,以及天然气表观消费量增速超13%。天然气产量稳步增加。除“三桶油”外的其他供应主体占比提升。

上游管道天然气供应主体增加

image.png image.png

中国天然气供应主体主要为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4个企业,2024年一季度这四个企业占比82%,较去年降低3个百分点,而陕西延长及其他主体占比提升3个百分点至18%。一方面吸引煤层气企业增加回收利用力度,2024年一季度煤层气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4.9%。另一方面吸引部分取得探矿权企业增储上产以及加快勘探开发步伐,如陕西延长2024年一季度天然气产量20.38亿立方米,同比增长新疆互盈预计今年将产出天然气,计划以LNG形式向外销售,未来连接到国家管网公司的管道后向新疆内外供应管道天然气。另外,加快煤制天然气建设进展,内蒙古大唐克旗煤制天然气项目二期装置单系列已于2023年10月实现产气,二期二系列预计2024年6月投产,并于年底实现二期达产。

上游议价能力强,主体增加尚需时日,

image.png

用波特五力来分析未来天然气市场,隆众资讯发现,上游管道天然气主体增加尚需时日,寡头供应的局面近期难以打破,上游供应商的议价能力较强;购买者在保证自己天然气用气基量的情况下的议价能力偏弱,只能针对超合同用气量部分去增加新的供应主体以减轻自己的购气成本;因为目前上游供应主体较少,而进入上游勘探开发或者煤制天然气生产均需要大量的资金与较长的建设周期,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较弱;煤炭、石油与天然气成为替代品,不过在双碳经济的影响下,天然气被煤炭、石油的替代力度不大,而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展尚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因此天然气作为清洁能源的过度能源在未来10年内仍为主要能源,替代品的替代能力有限;国产天然气企业运输天然气需要依托于天然气管道,具有自然垄断的性质,并且“三桶油”在国内天然气产量供应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因此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较为强劲。

资讯编辑:孙阳 0533-7026375
资讯监督:王皓浩 0533-7026379
资讯投诉:李倩 0533-7026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