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的钢铁网  >  能源  >  原油专区  >  热点聚焦 > 正文

能化行业节能降碳再出新政 引导低效产能有序退出

摘要:

原油,评论,聚焦

2021年10月21日,发改委印发《石化化工重点行业严格能效约束推动节能降碳行动方案(2021–2025年)》,意在引导石化化工低效产能有序退出,加大闲置产能、僵尸产能处理力度。

从文件细节来看,主要涉及炼油、乙烯、电石和合成氨四大行业,要求到2025年达到能效标杆产能的占比需超过30%,使得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出现明显提升,碳排放强度明显下降。

表1 四大行业能耗基准水平及标杆水平对比

行业及品种

指标名称

指标单位

基准水平

标杆水平

标杆差距比例

炼油

单位能量因数能耗

千克标准油/吨因数

8.5

7.5

11.76%

乙烯

石脑油烃类

单位产品能耗

千克标准油/吨

640

590

7.81%

合成氨

优质无烟块煤

单位产品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1350

1100

18.52%

非优质无烟块煤、型煤

单位产品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1520

1200

21.05%

粉煤(包括无烟粉煤、烟煤)

单位产品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1550

1350

12.90%

天然气

单位产品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1200

1000

16.67%

电石

单位产品能耗

千克标准煤/吨

940

805

14.36%

来源:隆众资讯

从上表可以看出,四大行业距离标杆能效水平均还有不小差距,想要完成2025年目标,压减低效产能、处理闲置产能及僵尸产能是关键。

【炼油】

本次文件中针对炼油行业的要求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继续淘汰落后产能,二是对新建装置规模提出门槛限制。三是新建炼油项目实施产能减量置换。

淘汰落后产能的要求与此前一致,即200万吨及以下的炼油装置需要持续推进淘汰工作。而新建装置的“门槛”来看,1000万吨/年以下的常减压、150万吨/年以下的催化裂化、100万吨/年以下的连续重整(含芳烃抽提)、150万吨/年以下的加氢裂化均不再允许批复。

图1 国内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炼厂数量一览

image.png

来源:隆众资讯

据隆众资讯统计,截至2021年10月下旬,全国拥有200万吨/年及以下常减压装置的炼厂还有53家,其中87%都是民营为主体的独立炼厂,淘汰落后产能工作依然需要加大力度推进。

表2 本次文件涉及的炼油装置现状概览

单位:万吨/年


常减压

催化裂化

连续重整

加氢裂化

全国装置平均水平

556

216

149

209

全国最大单套规模

1600

480

380

400

最大单套规模隶属企业

盛虹炼化

中海油惠炼二期

浙石化

中海油惠炼

来源:隆众资讯

对比本次文件提到的新建炼油装置“门槛”,可以看出二次装置的数值要求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是“及格线”要求。而常减压装置来看,千万吨级也仅是未来的入门要求,近年来陆续建成的恒力、浙石化和盛虹,都是已经达到或接近两千万吨级,未来新建炼油项目大型化、集约化的方向非常清晰。

此外文件要求新建炼油项目实施产能减量置换,即淘汰掉的落后产能可以置换入新的炼油能力中,也是为了通过政策正向引导、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倒逼企业主动升级。

【乙烯】

乙烯方面来看,文件提到30万吨/年及以下的乙烯装置,要加速退出。据隆众资讯数据显示,中国乙烯装置的单套主流规模在80-140万吨/年,新投产的和在建产能基本都维持在100万吨/年左右。30万吨/年及以下的乙烯装置多集中于MTO领域,而文件指出的石脑油裂解轻烃类别数量并不多。隆众数据显示,石脑油烃类的乙烯装置在30万吨/年及以下的企业数量共有10家,总能力为176万吨/年。其中,“大搭小”的配置在东北地区较为常见,伴随着炼化一体化装置集中投产,外销乙烯企业逐步减少,后期规模偏小的这类乙烯装置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电石】

电石方面,文件主要提到两点,一是单台炉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的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需淘汰退出;二是10万吨及以下的电石装置需加快退出。

据隆众资讯了解,单台炉容量小于12500千伏安的电石炉属于典型的落后装置,当前主流装置能力已在30000千伏安以上。目前国内电石行业产能约4000万吨,但有效产能仅有3400万吨,大约600万吨的产能都属于闲置或僵尸产能,这些产能中就存在不少不符合容量要求的电石炉,因此电石行业去僵尸产能还任重道远。

从电石行业装置能力来看,截至2020年电石生产规模在80万吨/年以上的企业共10家,合计产能1395万吨,占比34.88%。据隆众资讯不完全统计,10万吨及以下产能的电石生产企业共有20家,总产能128万吨,产能清理工作或主要在这一群体展开。

【合成氨】

本次文件关于合成氨的要求主要在生产工艺层面。一是要推动天然气常压间歇转化工艺制合成氨的淘汰退出,二是严禁新建固定层间歇气化技术制合成氨装置。

目前合成氨的原料主要是煤炭和天然气两种,而煤炭工艺占比达70%。天然气常压间歇转化工艺的主要问题在耗能高,且部分小厂未进行装置环保改造,未来淘汰或集中在小型生产企业。

据隆众资讯了解,固定层间歇气化技术是合成氨生产的陈旧工艺,主要缺陷在于“三高”:对原料要求较高(必须是无烟煤),能耗高,成本高(成本通常较现行主流工艺高300-500元/吨)。因此新建装置方向,固定层间歇气化技术已不合时宜。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本次国家政策对于落后产能的关注基本落脚在能化行业,覆盖了从炼油到化工行业的高耗能领域。电石源头虽不是原油,但其最主要下游PVC也与PE、PP同属合成树脂领域,合成氨则是辐射到下游的尿素乃至氮肥。汽油、塑料和化肥,都是与民生息息相关的产品,与之对应的大宗商品原料地位势必举足轻重,淘汰落后产能、清理闲置及僵尸产能、提升能化行业整体能耗水平,相信也是国家在双碳背景下进行政策引导的初心。


资讯编辑:李彦 0533-7026322
资讯监督:李彦 0533-7026322
资讯投诉:李倩 0533-7026993